所谓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而中国特色小镇,是指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的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虽然城市更新与特色小镇一样需要产业的注入,但城市更新是基于人口原本聚集、城市基础原本完善的地区进行再升级,不过越是大城市就越能很快找到清晰的定位。


而特色小镇如果远离核心城市,不能借助产业转移之力,即使拿到了高层政策的“尚方宝剑”,一切要从基础开始打起,就会异常艰难,再优美的自然环境,再深厚的人文历史,也只能去做一个“景点”,而没法去做一个“新城镇”。


1.特色小镇要有产业支撑

特色小镇始于浙江,而中国真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个阶段的城市化称作“乡村城市化”。这种城市化是在农民自发的情况下,利用农村的经营性土地建设大量的乡镇企业,呈现出“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城市景象。


那么,如何发展特色小镇呢?


其实特色小镇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坚持突出小镇特色,防止千城一面和一哄而上,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时一定要找准发展定位,形成特色产业,小镇一旦有了特色产业做支撑就很容易将小镇发展起来;


  • 其次,坚持市场主导,依据产业发展建设规模,做好前期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安排空间布局,防止瞎折腾;


  • 最后,坚持深化改革,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


2.城市更新需要盘活存量

城市更新不同于传统的旧城改造,它的核心是改建,方法是盘活存量。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的社会生活的地区进行必要的和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其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方面,产业重心转向服务业,高能级的城市腾笼换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产业元素,原有的物理空间已不符合新经济的需求,就需要城市更新;


另一方面,政策很支持城市更新,国家层面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要求控制新增土地的供应,但是鼓励地方盘活闲置土地。借助城市更新来激发经济潜能,完善城市配套,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城市发展已势在必行。


从国际经验看,城市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诞生、成长、发展、鼎盛、老化和衰落六个阶段,总体上会呈现“从缓慢成长,到加速发展,再到缓慢衰落”的诺瑟姆“S”形曲线。


尤其是当城市发展到50%的城市化率时,城市化进程将迎来从加速推进到减速推进的重要拐点。我国一线核心城市发展已进入减速阶段,借助城市更新来激发经济潜能,完善城市配套成为当务之急。以城市更新为核心的产业小镇便是城市更新的产品之一。


旧改小镇,一般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或城市相对核心区域的老旧产房、老工业中心的改造,面积大小不一,产业性非常强。比如一些自身携带IP的核心产业小镇虽小,其辐射范围、支点作用、引领作用却很大。


  • 对于我国核心一线城市来说,城市核心区域旧改,一般打造具有强产业资源属性的特色小镇;相对核心区域,一般选择打造具有轻资产属性的文创、休闲小镇为主。


  • 对于二线城市,一般选择在核心区域周边,打造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小镇。


  •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一般较少有大规模的旧改市场,但是机会依然存在。比如企业可以拿城市更新的概念去勾地。


政府方面,核心一二线城市寸土寸金,有区域翻新的需求,城市更新能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培养经济新动能、增加了政府财政税收;然而对于三线城市来讲,由于城郊外围的土地可以出让,一般情况下,旧改的需求相对较小。


开发商方面,核心一线土地的升值空间大,在利益驱动下选择布局核心一二线城市。对于产业企业端:其本身需求与核心一二线城市比较适配,产业企业发展需要高端人才,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更易获得。 


3.功能更新与空间更新的互动

特色小镇风头正劲,但很多加入者会很快发现,其中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风光。对于普通地产项目来说,依托的是城市价值,所以关键是地段;而对于小镇来说,它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自成一体,需要依靠系统性去获取它自身发展的动力。他跟外部的关联不是个体之间的关联,而是汇集起来之后的大关联。


从这个视角看过去,城市不是一片无差别的建成区,也不是大规划概念中的大板块,而是一个个因人群而聚集的“小镇”群落,这些小镇群落在形态上彼此交织,但是从内在的机理上却可以区分。如果人员的流动能够在地图上留下痕迹,就会清晰地看到,那些理想的小镇是活动轨迹较为集中的区域。


无论是在城市群之间新建小镇,还是要把原有的区域更新,最先要区分的是区分人群,根据人群定义功能,配套产品。实际上很多地区早就有这样的趋势,比如国贸综合体中的高端办公、高端公寓与高端商业,这种区域在往更广覆盖面扩散,从共享办公空间到公寓的配套。


城市更新不是以旧换新,而是内在功能发生的变化。


物质空间是稳定的,社会和经济是流动的,今天为这个社会阶层设计的空间,可能若干年以后为另外一批人所用,但是人们不能就因此简单地把这个构筑物拆掉、换掉。


在居住和商业物业绝对过剩和相对稀缺的大背景下,谁先从特色小镇的尺度去重新梳理城市更新的配套需求,反而有可能更早焕发出这些区域的活力。在一个步行尺度区域内,收购物业,植入内容,建立关联,活跃生态。

人们来到城市,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人实际上会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中转换。当人确定下来的时候,他希望能够在一个相对自足的环境中,而当人在寻找新可能的时候,他希望是在一个有更多选择的地方。


一个理想的城市,也正是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方便转换的地方。


4.城市更新要怎么落地

第一,建筑的使用功能发生变化。例如,有些工厂搬迁带来大量厂房的闲置,如果对这些闲置的厂房进行更新,改建成商业街、写字楼,那么城市就在不增加一亩土地的基础上完成了功能更新。


第二,城市更新还要兼顾公共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居住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不仅要有房子,还要有公园、绿地、体育馆等公共设施,这是城市更新必须考虑的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