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们承接的很多咨询项目,无论是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还是产业地产商,都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了产业策划上,而且对产业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反复论证。这反映了大家对产业规划越来越重视,更反映了产业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很多问题不容易达成共识。从东滩智库近20年的产业规划咨询经历看,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乏力和产业格局的深度变革,当前大多数地区的产业发展进入了迷茫期,招商的困境、竞争的困境、能耗的困境、招人的困境等等,让地区产业发展很难找准方向。如何透过产业环境的迷雾,走出产业发展的迷茫,需要探索产业规划的创新模式,下面我们围绕新环境、新模式和新实践做个探讨。


1

 产业发展的新环境
当前,世界经济遭遇新肺炎疫情的重创,很多国家出现经济停滞甚至衰退,后疫情经济如何发展演进,引起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思考。而在此背后,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近年来风起云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化经济重构。
由全球产业分工形成的国家价值链,开始成为各国产业布局的重点工作,发达国家也通过再工业化战略,重构先进制造业创新网络和国家价值链。可以预期,后疫情时代,各国经济发展将努力降低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加快区域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的布局速度。
对中国而言,依托市场空间、产业配套和要素累积优势,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推动新经济发展升级,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都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找准地区经济产业的创新之路,需要看清国内外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脉络,东滩智库将之总结为新经济浪潮、碳中和战略、双循环格局三个方面。

1、新经济浪潮

2000年以来,以颠覆性创新技术主导的新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成为新经济的重要受益者和领导者之一。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进一步吹响了新经济的冲锋号角,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从早期互联网+的模式创新,到当前火热的硬科技创业,催生了大量的新兴产业机会

新经济主要呈现颠覆性创新、爆发式成长的特征,遵循创业-瞪羚-独角兽的企业成长路径,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布局倾向。比如研发创业企业,倾向于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支持力度大的城市;成长阶段企业追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倾向于有渠道带动效应的城市;而成熟阶段企业追求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其生产基地有明显的下沉布局倾向。不同的城市可以根据其特质和优势,布局相应的新兴产业价值链。


2、碳中和战略

2020年,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碳中和战略已成为全球性共识,其落地过程必将伴随着全球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从中国产业布局看,主要体现在其带来的确定性产业新机遇和传统产业转型

全球正围绕碳中和战略的落地,开启一轮新技术和新产业的竞赛。围绕低碳和碳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清洁能源、低碳燃料、碳减排、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生态碳汇等,正在形成前景广阔的产业新赛道。同时,碳中和也将促进包括能源、制造、科技、消费等众多行业的价值链重构,很多传统产业如汽车、航空、船舶、钢铁等,需要顺应碳中和进行颠覆式变革。随着碳中和的逐步推进,城市、园区、企业都将或多或少涉足到碳产业链运营中。


3、双循环格局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最重要的战略导向就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格局的提出,不仅是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变化,更是意味着中国整体性的产业生态升级和产业空间重构

从产业生态升级看要形成以消费升级为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式,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发展上游产业和基础产业,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和推进产品国产替代,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同时,以加快自贸区发展、降低关税、提升国际营商环境等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在此过程中,国内的大部分产业都面临着产业整合和产业链重组。

从产业空间重构看,每一个城市、园区都在推动产业生态升级,围绕核心城市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内产业腾挪,以及跨区域的产业流动和转移,成为促进国内产业价值链构建的重要抓手,地区性价值链、圈层式创新产业体系将更加凸显。同时,围绕“一带一路”构建跨国的地区性价值链,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沿边开放地区将与边贸国家形成跨国界的产业生态圈。


2

 产业规划的新模式
基于以上对新经济浪潮、碳中和战略、双循环格局的分析,东滩智库认为,各地区的产业规划需要有更宽泛更深远的视野,不拘泥现有基础,不盲从热点机遇,而是要做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在产业战略指导下做详细的产业规划,我们也称之为产业构建规划。

1、把握产业发展三大动力

产业规划首先要研究市场客商从哪里来,在不断变化的产业态势中找到主要的产业机会。结合上面对新经济浪潮、碳中和战略、双循环格局的分析,我们总结了产业转化、产能扩张、产业升级三类产业机会,这三类产业机会是区域产业构建的三大动力。

一是产业转化,主要体现在发展双创经济,孵化培育新兴产业。产业转化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小试中试、产品化到商品化多个环节,有一个发展和布局的过程,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切入合适的价值链,打开新兴产业的未来通道。
二是产能扩张,主要体现在新兴产品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存在大量新增产能项目的周期性布局机会,典型如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风电等产业链。以新能源动力电池为例,动力电池以及其上游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都在积极扩张产能。

三是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现有产业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创新,通过品质化、智慧化、低碳化等,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在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都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比如厨房食品、功能饮料、定制家居、小家电、智能化机械等,都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市场和产业发展机会。


2、谋划策划规划计划“四划合一”

区域产业规划往往涉及5年以上乃至10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产业规划设计必须实现战略前瞻和战术操作的统一,不仅要站在今天看未来,还要站在未来看今天,深刻把握城市群、城市、园区和产业的发展趋势,追求战略上的远见和弹性包容,追求战术上的可行和短期效应,以战略远见指引战术操作,以战术成果保障战略蓝图。

同时,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需求,要遵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将“定思路、出方案、配资源、促落地”融为一体,谋求推动“全流程、模块化、工程化”的产业构建规划。在产业规划过程中,兼顾政府要求、企业诉求和市场规律,在产业招商、项目选址和产业落地中更好地实现政企合作,实现政府产业运营和企业经营盈利的协同发展。

因此,东滩智库提出了谋划+策划+规划+计划“四划合一”的产业规划模式,将产业战略谋划、产业定位策划、产业空间规划与工作计划制定结合起来,让产业规划更具前瞻性、创新性和操作性。


3、推进全流程的产业构建规划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说的产业构建规划涉及产业机遇研判、产业方向筛选、产业顶层设计、项目体系策划、产业发展策略、引擎项目导入等,形成一个闭环的产业规划流程。
(1)产业机遇研判
这里的关键是对各类产业机遇进行战略性研判,明确核心优势、核心机遇以及基于此的产业方向和战略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机遇研究,主要关注五个方面:一是基于区域市场的产品需求机会,二是本地企业的业务转型、战略升级机会,三是中心城市和核心城市的产业外溢机会,四是本地科研资源的创业机会和本地的新型创业群体,五是由于区域产业链的耦合而产生的市场机会。
(2)产业方向筛选
在产业战略指导下,遵循系统的产业筛选模型整理产业候选集,针对主要的候选产业,从产业前景、产业政策、产业格局、产业特性、产业组织五方面,挖掘产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和选址逻辑,再结合区域的产业基础、投资动向,进行产业吸引力和可行性的综合研判,筛选出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方向。
(3)产业顶层设计
产业顶层设计的重点是进行产业体系构建和主导产业链的规划。产业体系构建,需要认清产业集聚的逻辑和产业集群的规律,形成基础型产业、战略型产业、机会型产业结合的产业体系。主导产业链的规划,是基于特定产业的发展前景、产业链、投资动向、目标企业等的分析,明确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产业环节、市场定位和产业客商定位。
(4)项目体系策划
结合产业定位和土地空间,进行系统的功能细化和项目策划,赋予不同土地空间更为明确的功能内涵,勾画一个个的产业载体和功能平台,营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产业社区。在规划研究上,主要是结合目标市场客群、业态组合和运营商的分析,策划具有引擎带动性的产业载体和重点项目。
(5)产业发展策略
设计创新的产业路径和运营策略,提出在政策支持、营销推广、人才招引、公共平台、产业基金等方面的策略建议。顺应产业发展的新环境,在项目招商和产业扶持方面,更加重视扶持小微企业、草根企业,更加注重新研发、新创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各类业态跨界融合发展。
(6)引擎项目导入

结合城市和园区已有产业资源情况,以及产业客商资源梳理,设计项目的产业导入策略,包括招商形势分析、产业客商目录、产业资源导入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在引擎项目导入方面,大力吸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引进平台型企业、大企业平台化转型、培育平台型企业。


3

 产业规划的新实践
近年来,东滩智库在产业规划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承接了巴彦淖尔市、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上海青浦区华新镇等不同类型的产业规划课题,在产业构建规划上展开了新的探索。下面,我们结合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体系构建和新兴产业导入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三个产业规划服务案例。

1、产业转型升级

这仍是大部分城市和园区的广泛需求,主要是依托原有产业基础,捕捉产业新机遇,推动地区产业瘦身增高,走上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之路。其关键在于找准产业升级的方向,在特定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实现新旧动能的根本性转换。

案例链接:上海青浦区华新镇产业规划

华新镇位于上海青浦区东北部,在上海建设“五大中心”背景下,华新镇借势虹桥商务区与G60科创走廊建设,谋划传统工业强镇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华新镇的经济发展,从石材+汽配到汽配+物流再到新兴产业入驻,目前已形成具备国家级影响力的物流总部集聚区,以汽配为核心的制造业优势尚存,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入驻。

东滩智库立足长三角空间视野和产业需求,从“物流升级、科创突破、智造引领”三大维度出发,重新审视华新镇的产业战略,结合原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升级方向,重点探讨了智慧物流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都市服务产业集群(休闲旅游、都市快消品、健康服务、商贸服务)等产业定位、发展路径和培育策略。


2、产业体系构建

这既适用于新建城市和园区,也适用于城市和园区的阶段性产业价值重塑,旨在对地区未来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提升战略定位、细化产业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策划引擎项目、创新发展策略、健全保障措施,对上争取政策,对内统一思想,对外整合资源。

案例链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产业规划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于2017年5月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示范区,作为贵阳四大经济平台之一,正在从“大开发”迈入“大产业”阶段。其目标是以全省经济为腹地发展新兴枢纽型经济,推动贵州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将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打造成为“空港开放门户、区域经济枢纽”,成为临空创新经济引领区、国际供应链枢纽港、多彩贵州风景

结合临空产业的布局规律,我们按照“发挥特色优势、融入区域发展、布局未来经济”的发展理念,规划构建了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复合产业体系:临空核心产业(航空运输服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临空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制造、特色食品),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总部经济、临空会展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临空商贸服务、临空旅游服务)。


3、新兴产业导入

这也是大部分城市和园区的广泛需求,抢抓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实现新兴产业的无中生有。除了以优厚政策吸引前期项目落地,还需要设计一整套的政策和措施,不断链接和集聚新经济的产业资源,实现从企业集聚到产业生态的构建。

案例链接: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

2018年9月,徐州空港经开区正式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借势徐州机场扩建、徐宿淮盐铁路观音站建设的契机,徐州空港经开区拟结合周边乡镇发展,整体形成产城融合的空港新城,统筹布局产业和城市功能。

在高端制造领域,确立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并策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定向开发产业园等产业载体,主要面向珠三角等地区进行定向招商和精准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中小科技企业的产业孵化基地。

在导入策略上,以灵活的政策支持与合作模式,推行“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功能叠加,开放运营“设计、研发、制造”等共享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小批试制-中试生产-高精尖产品”一条龙服务,取得了不俗的产业成绩。比如围绕电子信息领域,建设电子洁净厂房、检测认证中心、工程师公寓、产业邻里中心等,还提供厂房装修、行政代办、资金支持等多种服务,目前已引进华芯半导体、高格芯微电子、中航迈特、东玖光电、吉芯微电子、富港科技、港信光电等多个项目。